重拾教學勇氣,尋找回歸之路
蒲冰晶
各位尊敬的領導,親愛的同事們:
大家上午好!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“重拾教學勇氣,尋找回歸之路”。
從走上三尺講臺的剎那,教師便與學生相遇,從此便與艱難和矛盾為伍。作為教師,我們的內心時時感到恐懼。我們害怕,笑容燦爛地走入教室時卻看到一張張冷漠的臉龐,我們害怕,在講臺上慷慨激昂時卻看到一個個目光游離的孩子,我們害怕,收到一堆敷衍的作業,我們害怕,處理不聽話的學生??雌饋?,他們像一只只迷路的羊羔,而我們卻不是值得信任的領路人。
當我們感到內心恐懼時,我們的臉上慢慢愁云滿布,于是我們用嚴肅的甚至是可怖的臉孔來杜絕學生的“得寸進尺”,用表面強勢或者忽視武裝著自己。站在高高講臺上的我們用自信、強勢、傲慢迎對著學生,用“肅靜、整齊”要求著學生。我們總在以或這或那的方式讓學生“怕”教師,以至于很難看在我們內心的恐懼。
《教學勇氣》這本書為我們揭示了教育現實的母體“恐懼”,“教育是深深根植于恐懼的土壤中的?!币驗榭謶?,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常常背離我們的本心,于是我們真實自我和我們在教學中的呈現給學生的是“分離”的,我們不敢面對自己的恐懼,甚至有時自我麻痹。作者告訴我們:“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,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自身認同與完整。” 至此,作者為我們指出了一條明路,那就是“不再分離,回歸自我”,而引領我們“回歸自我”的正是那份直面恐懼的“教學勇氣”。
直面恐懼,不要和學生對立起來,不要和自己對立起來。直面恐懼,不要在學生心不在焉時馬上想到的是控制,不要在無力感出現時馬上想到的是控制。作者說: “如果我們敢于走出我們的恐懼,把認識作為一種愛的形式,我們就可能放棄我們控制的幻想,而與世間萬物形成伙伴關系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會更充分地關懷我們自己的命運和世界的命運,恢復相互聯系能力,其中愛取代了恐懼、共同創造取代了控制?!?因此,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者,就一定要和學生的內心世界相聯系,去感知他們鮮活的生命,并在知識探險中給予他們保護。
那么,教師所需要關注的,不只是大腦的問題,而是心靈的問題,因為教育歸根結底是人影響人的工作。我們要嘗試進入自己的內心,也要進入學生的內心?;叵胍幌?,有多少次我們走進教室,卻直奔了大腦的問題,而學生的心靈卻沒有跟上我們的步伐。所以,更多時候,我們需要的是耐心觀察和等待。正如作者所說:“人類的心靈不想要被別人‘解決’,它只是想要被人看到和被人聽到?!?/span>
與《教學勇氣》這本書的相遇讓我在與學生“相遇”后的艱難和矛盾中慢慢掙脫出來,審慎地分析自己的“分離”狀態,并嘗試著重拾“教學勇氣”,尋找屬于自己的“回歸”之路。最后我想引用作者的一段話作為結尾:
“當我還是個年輕教師的時候,我熱切地盼望這么一天:我對教學了如指掌,我如此誠摯、如此有經驗、如此有力量,所以我走進任何教室的時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覺??墒乾F在,我年近60歲啦,我才明白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。我總會有恐懼,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懼之中——因為在我的內心世界景觀中還有一片表達和行動的天地?!?/span>
我的演講到此結束,謝謝大家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