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孩子的心靈
臨江校區英語組 周紅霞
結實的大鎖牢牢地掛在大門上,斧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無法將其砸開。這時,一把鑰匙鉆進鎖孔,它瘦小的身軀只輕輕一轉,大鎖便輕而易舉被打開了。斧頭很不解地問鑰匙,這是為什么?鑰匙說:因為我讀懂了它的心。
近段時間有幸讀到了樊登的著名作品《讀懂孩子的心》一書,書中從有些常見的現象、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,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,對我的班級管理和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鑒作用。
作為一名剛接手初中的班主任,很容易以老師的權威來壓制學生,強迫學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,即使是講些大道理,也會顯得那么蒼白無力,因為在孩子那里并沒有產生效果。要不就是大聲吼學生,生怕鎮不住他們。雖然讀書期間也接觸過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書,從教之后,也會不定期的翻看這類的書籍,喜歡去研究一些案例,但到自己遇到的一些具體學生的問題時,似乎還是會茫然不知所措。而《讀懂孩子的心》這本書卻讓我眼前一亮,豁然開朗。作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他們的想法以及想法背后的原因,給了我很大的啟示。
書中提到一個真實的故事,說有一個老師,給班上一個表現不好的男孩起外號,結果全班的同學都叫那個小男孩的外號,因為老師就這么叫他。這個小男孩很羞愧。但是沒有一個孩子覺得老師做得不對...書中就說到,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其實很善良,他們不會輕易地反抗大人,更別說是老師,在他們眼里,老師就是權威,老師說什么都是對的。而我們老師則應該好好反思,消除傲慢和發怒,變得謙遜和慈愛,珍惜并小心使用手上的權力。
回想這幾年在班級管理中遇到的學生問題,我很容易站在老師的角度去看待和解決,結果往往差強人意,即使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,卻說不到學生的心里去,導致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學生反而不領情,讓自己也對自己產生了懷疑。而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,我結合自己遇到的問題,去深度剖析,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,分析他們問題背后的困境和困惑,驚訝地發現當初自己的一些做法是不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的。所以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認知去要求他們。而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寬容和信任。這使我想到了另一則曾經感動了很多人的故事。一位母親問她5歲的兒子:“如果媽媽和你出去玩,我們渴了,又沒帶水,
而你的小書包里恰巧有兩個蘋果,你會怎么做呢?”兒子歪著腦袋想了一會兒,
說:“我會把兩個蘋果都咬一口?!笨上攵?,那位母親有多么的失望。她本想像別的父母一樣,對孩子訓斥一番,告訴孩子自私有多么的可怕,然后再教孩子以后怎樣做,可就在話即將說出口那一刻,她忽然改變了主意。母親摸摸兒子的小臉,溫柔地問:“能告訴媽媽,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嗎?”兒子眨眨眼睛,帶著一臉的童真說:“因為??因為我想把最甜的一個留給媽媽!”霎時,母親的眼里閃動著淚花。有一位教育學家每次演講時都要向家長講述這個故事,并且感慨地加以點評:這位家長是幸運的,因為他對兒子的寬容和信任,使她感受到了兒子的愛;而男孩同樣也是幸運的,他那純真而善良的流露,是因為母親給了他把話說完的機會。這個故事雖然講述的是孩子和父母的相處之道,但其實也給了我們老師很多啟示。作為老師,我們不能總是高高在上,拿權利壓制學生,而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,走進他們的內心,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成長。
書中還提到了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,比如,認知與學習方面的大腦發育,男孩和女孩的大腦發展情況不同,導致男孩晚熟。如何使男孩子在中小學階段,健康快樂的成長;如何培養孩子的記憶力,想象力,觀察力等。
以上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,應該重新考慮的方面。走進孩子的心靈,細心地關注每一個小生命的微妙情感變化,真正了解他們,理解他們,嘗試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,讓他們覺得我們與他們是站在一塊的,增進了彼此的信任,那么溝通和交流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